天字罐,制作精良,玲珑端巧,是一种小型盖罐,为成化首创,因罐底广州配资网无框无栏款书“天”字而得名。天字罐的底款,为什么写“天”字?有很多种推测,学者认为,古代宫廷器物常以“千字文”进行编号排序,《千字文》开篇有: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,日月盈昃,辰宿列张。”排在第一的是天字,故名。成化瓷器的造型庄重圆润,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。其胎质细腻纯净,胎骨轻薄,修胎规整,厚胎者,质如美玉;胎薄者,玲珑透骨。迎光透视,有的胎骨呈现肉红色。其纹饰丰富多样,青花勾勒与釉上填彩绘制极为精细,各种色彩相互交织、映衬广州配资网,形成了绚丽多彩又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,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
天字罐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珍稀品种,成为收藏界的热门追求。乾隆时期有一段文字记载: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,由养心殿造办处发来一个缺釉成窑天字罐,并传旨:“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,着交唐英补釉。如补得,补好送来。如补不得,不必补,仍旧送来。钦此。”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,他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,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。隔了几个月,他重新做三对,连同原罐,一起带回给了皇上。他写下如下的奏折:“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,系属成窑,迄今年久,火气消退,若将缺釉之处补色,入炉复火。恐炉火攻逼,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,是以不敢冒昧补釉,谨赍至窑厂,仿照原罐款式大小,造成三对,恭折送京,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,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。谨奏。”看完唐英的奏折,乾隆大笔一挥:“览”。从中可见皇帝对它的珍爱程度,天子罐,一个“天”字宣示了它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展开剩余77%明成化薄胎掐丝珐琅莲瓣纹天子罐
罐高12.95㎝,口径6.58㎝,底径8.63㎝。直口,斜颈,丰肩,鼓腹,腹下渐收,圈足,弧形盖面。盖心饰一朵黑色大莲瓣纹,周边饰六朵红色小莲瓣纹,颈饰六朵黄色莲瓣纹。罐体肩部饰青花几何纹一周,腹部饰掐丝珐琅黑、红色莲瓣纹,腹下饰青花几何纹一周,底青花楷书“天”字款。工艺复杂,色调纯正,釉质细腻,反映出明成化瓷胎珐琅品质的精良。(量子年份检测明代成化晚期)
底
明代成化薄胎斗彩鸡纹内绘春宫图天子罐(一对)
罐高10.38㎝,口径5.42㎝,底径7㎝。直口,短颈,丰肩,腹部渐收,圈足。盖面弧形,绘折枝菊瓣纹。肩、胫绘装饰纹,腹部绘鸡纹、山石、牡丹、兰草纹。此罐胎体轻薄,透光度强,从内壁可窥见外壁的纹饰。内绘青花春宫图二组,底青花“天”字款。是成化斗彩瓷中的名品。这种成化斗彩天字罐,清雍正、乾隆时宫廷档案中称之为“成窑五彩罐”或“成窑天字罐”,与成化鸡缸杯齐名。(量子年份检测明代成化晚期)
底
明代成化斗彩鱼藻纹天子罐(一对)广州配资网
罐高12㎝,口径6.5㎝,底径8.1㎝。直口,短颈,圆肩,鼓腹下部内敛,内挖圈足,附盖。盖面弧形,直壁,覆于罐口,绘云纹。罐腹绘莲池鱼藻纹,内绘春宫图二幅,底青花“天”字款。(量子年份检测明代成化晚期)
底
明代成化红釉釉上彩描金鱼藻纹天子罐
罐高12㎝,口径6.1㎝,底径8.2㎝。直口,短颈,圆肩,鼓腹,下部内敛,内挖圈足,附盖。盖面弧形,直壁,覆于罐口,底书“天”字款。盖颈、口沿、肩、胫鎏金工艺,盖面绘鱼藻纹,肩饰装饰纹,腹绘鱼藻纹。(量子年份检测明代成化晚期)
天字款
明代成化黄釉釉上彩描金龙凤纹天子罐
罐高11.6㎝,口径6㎝,底径8.5㎝。盖面弧形,直壁,覆于罐口,底书“天”字款。盖颈、口沿、肩、胫鎏金,盖面绘缠枝花卉纹,肩饰装饰纹,腹绘龙凤纹、缠枝花卉纹。黄釉瓷器为明清皇室御用或为祭祀专用器物。(量子年份检测明代成化晚期)
天字款
原创作者:张万年
2025年9月6日广州配资网
发布于:河南省卓信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